(资料图片)
7月11日,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第十三批“检察为民办实事”——行政检察与民同行系列典型案例。4件典型案例聚焦“加强行政生效裁判监督 促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”这一主题,关注行政裁判结果监督领域的涉经营主体合法权益保护案件,引导企业守法合规经营,为企业健康发展护航。
其中一起典型案例中,湖南省某制衣厂食堂因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面临6万元行政处罚,法院裁判并无不当,但该厂陷入困境,85名工人可能失去工作机会。该厂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和行政诉讼被驳回后,于2022年10月向益阳市人民检察院申请监督。
益阳市人民检察院受理案件后了解到,2019年3月,在外经商的陆某响应家乡号召,回乡开设制衣厂,并且接纳了当地85人进厂务工,其中84人为留守妇女,35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。2019年底,该制衣厂被县政府认定为就业扶贫车间。
益阳市人民检察院经调查查明,某制衣厂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开设食堂确实违反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》相关规定。该厂地处经济基础薄弱的偏远乡镇,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、解决留守人员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,并且食堂是为方便厂内工人就餐而开设,食堂被查封后,工人就餐问题无法解决,同时陆某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诉讼案件中,制衣厂停产停工。
检察机关研究认为,法院裁判并无不当,但某制衣厂因行政处罚面临发展难题,后者于2021年3月1日已经获得食品经营许可证,卫生环境已整改,遂决定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。经过公开听证,听证员评议认为,某制衣厂虽然存在违法行为,但相对轻微且及时改正,未造成严重后果,建议双方化解争议,尽快恢复企业生产。市、县两级检察院经过沟通协调,某制衣厂与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签订分期缴纳罚款和解协议,并撤回监督申请。
争议化解后,检察人员前往某制衣厂,就该厂面临的困难提出可行性建议,帮助陆某重新启动制衣厂的生产经营。2023年初,在当地政府扶持下,陆某在该县开设了第二家制衣厂,接纳6名残疾人、60余名留守妇女就业,且正继续扩大生产规模,企业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。
最高检第七检察厅负责人介绍说,在这起案例中,检察机关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与推动乡村振兴有机结合,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,提振企业发展信心,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,并以办理此案为契机,与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协作配合机制,共同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出谋划策。
该负责人表示,最高检今年部署开展行政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。其间,全国检察机关行政检察部门加强涉经营主体行政诉讼监督等,办理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案件,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。(记者冯家顺)
标签: